博望区:小粉丝“牵出”致富大产业
图为洪庙村村民正在做粉丝。
1月9日,结束了长达8个月的辛苦劳作,博望区新市镇洪庙村村民王凤家的2万斤粉丝销售一空。算完账,挣了十五六万元钱,一家人的好日子越过越红火。
2012年,王凤和丈夫一起返乡创业,在洪庙村承包了440余亩土地,其中30亩地固定种植红薯,其余400余亩地用于水稻、小麦、油菜等农作物轮作。5月份红薯苗栽下去,10月份收红薯。收完之后,就开始制作手工粉丝。“订单特别多,做出来的粉丝全都卖完了。”王凤笑着说,她家粉丝除了供应马鞍山市民,还有南京、芜湖的客户来订购。订单一多,王凤一个人也忙不过来,所以一到做粉丝的季节,她都要请村里老人帮忙,3个月下来,每位老人也能赚几千元钱。 长治区县新闻网
新市镇地处丘陵地带,有种植红薯、做粉丝的传统,每逢寒冬时节,村民们都会将收获的红薯制成红薯粉丝。洪庙村就是一个典型的“粉丝村”,该村种红薯、做红薯粉丝的历史可追溯到100多年前。由于早些年分散种植、分散制作,红薯产量上不去,粉丝销售渠道也不通畅,产业发展一直受到制约。
近年来,洪庙村因地制宜,把制作粉丝作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,形成了从原料种植到成品销售的全产业链条。该村一方面破解红薯种植瓶颈,帮助村民引进新的红薯品种、进行规模化种植、发展订单农业,红薯品质得到提升;另一方面以“一村一品”为发展思路,以“党支部+合作社+家庭农场+农户”的运作模式,对红薯粉丝进行统一生产、统一包装、统一销售,打造“纯手工粉丝”特色品牌,洪庙村粉丝的名气也越来越大。 河北新闻网
“全村有30多户村民种红薯,总种植面积达1300多亩,村里的旱地基本都种上了红薯。”洪庙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李家义介绍,经过几年的发展,洪庙村红薯亩产平均能达到3500公斤,而3500公斤红薯能产700公斤的淀粉,捞制650公斤粉丝。按照每公斤粉丝26元的市场价,除去成本,一亩地的净利润能有七八千元。“我们的红薯粉质量好,回头客多,有的单位还会过来集中采购,销路特别好。”李家义的话语里透着满满的成就感。
上一篇:2022年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速达425%
下一篇:暂无
- 2022年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速达425% 2023-02-03
- 马鞍山市博望区:党建引领“壮筋骨” 助推村集体经济“细水长流” 2023-02-03
- 马鞍山市博望区:赋能“小网格” 激活“大能量” 2023-02-03
- 马鞍山市博望区:企业“出海”抢订单拓商机 2023-02-03
- 开局即冲刺 项目建设铆足劲 2023-02-03
- 马鞍山市博望区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 2023-02-03
- 首届“博望工匠”评选落幕 10名技能人才获表彰 2023-02-03
-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:赋能“小网格”激活“大能量” 2023-02-03
- 接种送上门 温暖老人心 2023-02-03
- 江宁博望签订供水一体化合作协议 2023-02-03
- 博望区:小粉丝“牵出”致富大产业
- 2022年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速达425%
- 马鞍山市博望区:党建引领“壮筋骨” 助推村集体经济
- 马鞍山市博望区:赋能“小网格” 激活“大能量”
- 马鞍山市博望区:企业“出海”抢订单拓商机
- 开局即冲刺 项目建设铆足劲
- 马鞍山市博望区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
- 首届“博望工匠”评选落幕 10名技能人才获表彰
-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:赋能“小网格”激活“大能量”
- 接种送上门 温暖老人心
- 江宁博望签订供水一体化合作协议
- 米酒酿出乡村振兴“好滋味”
- 博望区2023年“春风行动”暨就业援助月大型招聘会举行
- 马鞍山市博望区:年货市场重“燃”烟火气
- 马鞍山市博望区:聚焦“医食住行” 托底百姓幸福生活
- 马鞍山市博望区:年货市场重“燃”烟火气
- 马鞍山市博望区:赋能“小网格” 激活“大能量”
- 马鞍山市博望区:移风易俗入人心 文明新风扑面来
- 接种送上门 温暖老人心
- 江宁博望签订供水一体化合作协议
- 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市镇:赋能“小网格”激活“大能量”
- 马鞍山市博望区:聚焦“医食住行” 托底百姓幸福生活
- 马鞍山市博望区司法局新年早早谋划为民办实事
- 博望水电南京来 宁博跨界一体化发展驶入快车道
- 2022年马鞍山市博望区新开工制造业项目投资增速达425%
- 马鞍山市博望区全力以赴拼经济抓项目
- 开足马力保订单 营造环境促发展
- 博望区:小粉丝“牵出”致富大产业
- 米酒酿出乡村振兴“好滋味”
- 马鞍山市博望区:企业“出海”抢订单拓商机